




應該是第四次看著烏來國中小帶著學生一起到教會的關懷站
每一次都很感動,
在地學校努力和社區結合,
本來我們就有自己的照護系統,
只是進入現代化社會之後不斷的切分又往外外包,
帶著小朋友去關懷站,親近yutas和yaki,互相學
活動的設計很有趣,
先是小朋友介紹自己的爸爸媽媽,yaki和yutas,
接下來是紀錄片時間,
Yukan播放自己部落的青年打那拍的《山胞公司回憶錄
山胞公司是烏來許多長輩共同的記憶,
小朋友沒有經歷那個年代不瞭解,
影片撥放完後,椅子圍成一圈,
Yukan引導他的yaki Nori告訴小朋友們過去烏來部落的故事,
周萬吉老師也把山胞公司的歷史脈絡詳細的說給小朋友。
這個畫面很美,
如果在椅子中間升一個火,就好像過去在傳統屋小朋友圍著
最後是小朋友帶著老人家做紙條編織,
互動過程中,不斷傳出小朋友和長輩的笑聲。
中間有個點心時間,
桌上擺出泰雅的tmimim(醃肉)和quliq(魚)
醃肉是下盆的yata準備,quliq是小朋友幾天前去
煮好後長輩們與小朋友一起享用。
當越來越多的東西來自自己部落的力量達成時,好像部落的
自己的部落自己照顧,
分享與分擔本來就是我們最重要的傳統價值。即使經過設計
烏來真的好棒~
在這裡學習好多好多...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