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7月, 2017的文章

打開的樹洞 Rangah Qhoni

文字: Apyang Imiq 受訪人: Buya 訪談人: Wilang Cinrung 、 Iwan Pribaw 、馮愛珍、謝正杰 Ciyakang ─支亞干是我們部落的名字,有些人說是日本人命名的,也有人認為是指 Yayung Qeyjing( 清水溪流域 ) 河谷的地形。其實除了 Ciyakang ,我們還有一個古老的地名─ Rangah Qhuni ,意思為「敞開的樹洞」。日治時期將 Ciyakang 稱為平林社,指的是這裡雖然地形平坦卻滿是蓊鬱的樹林,光復後改稱西林村,因為位於鳳林鎮的西邊。 最早遷徙至支亞干的家族來自於木瓜溪的 Qutux Pais 部落 ( 敵人的頭顱 ) ,部落的的頭目叫 Kalaw Watan ,他們將原居住於此地的的賽德克族驅逐後定居於此,再把這裡命名為 Rangah Qhuni , Rangah 是流域的寬度, Qhuni 是樹木,指的正是部落旁的「支亞干溪」,這條溪源自白石山,上游幽閉曲折,到了溪口接近部落住區時,河道突然變得寬敞,就像一棵樹長出茂密的枝葉,也像一個深邃的洞穴被打開了,陽光照射進來的樣貌。 1914 年日本人發動「太魯閣族戰爭」後,實施集團移住政策,將居住於高山的太魯閣族遷往平地,因此來自立霧溪、木瓜溪流域的各個部落 ( 家族 ) 紛紛遷往支亞干,形成一個跨家族集聚的大型部落。 日治時期,第一鄰和第二鄰是重要的行政空間,往第一鄰大轉彎旁邊的木造房屋,過去是日治時期的辦公室和放置木頭的地方,禁止伐木後,土地就被原來的地主收回去。在大轉彎旁有一條往山上的山路,上面有一個平台,曾經是一個神社,神社於 1932 年建立,大約在民國 45 、 46 年的時候被水沖走。部落的耆老曾回憶過,以前日本人規定上學的路途中,經過神社都必須爬上去朝拜,每年元旦也會召集居民舉辦祭典。 第一鄰的雜貨店是過去派出所的位置,設立於 1913 年。國小則是設立於 1921 年,其餘的公共建築也幾乎在那個時期紛紛成立,如療養所、交易所、老師宿舍等。現在的西林國小位於 8 鄰部落中央的位置,日治時期則是在第 1 鄰,以前稱為支亞干番童教育所, Kuyjong 家前面的空地是交易所,也是老師宿舍的位置。馮海家下來空地是伐木存置木頭的地方, Cingrung 家前那條水溝是以前第 1

【我看手上筆記的文字】

密麻的幾個字,三面a4大小的份量,有中文,也有羅馬拼音,我很常懷疑耳朵有沒有聽錯,我選的字母有沒有選錯。Payi說的完整句子被我切斷,揀了幾個我認為重要的,還有我認定會協助我記憶她說的kari,最終我在電腦前拼湊和添加出一篇完整的文章,我發現我不是在寫一個故事,更不會是一個真相,而是寫一個會讓我不斷回味的過程了。

清水溪第三關

Teyma yayung rbagan suqi bi bilaq ka qsurux nii da. in knkla hoya su mangal qsurux uri asi bi durmu usa yayung # 垃圾要帶走 # alangCiyakang

「都是我」

Musa ku knpahang naku mrbu o, sungut ni pgu, tayal thug ka mumu sungut, tayal mhro rnabaw ka pgu, kika mqaras llungang mu da. 樹豆從種子埋進土裡,到發芽,再到快比168公分的我高,莖從細細嫩嫩像滴水,到現在粗實帥氣,我覺得他們就是我! 八個月生的紅藜被黑嘴踩斷了腰,竟然持續冒出紅色的葉子,我覺得他們也是我!

早安你好支亞干

文字: Umaw Kanji / Apyang Imiq 受訪人: Yuci Teymu(55) 、 Hana Tolang 第九鄰位於西林村入口處,在中央山脈的環繞下,有著豐富的天然資源及風貌,樂天開懷是這裡太魯閣族族人的天性 ! 放慢腳步在這生活是一種享受,走進來吧,體會這裡的生活。 走進支亞干部落,一定很難忽視位於第九鄰十字路口的「支亞干早餐店」,乾淨的白牆貼上綠色的貼花,老式的木頭窗框加上毛玻璃,五張四方桌按上編號,早餐店的外牆讓部落舉辦活動時貼上各式海報及部落訊息,店裡的牆上也有一個塗鴉牆釘上各種企業的資訊,老闆娘 Hana( 哈娜 ) 和老闆 Yuji( 尤忌 ) 迎面而來大聲地問候「早安」,讓你有貼心的感覺,這裡不只是早餐店,也是早上的時間大家會聚集聊天,交流情報的好所在。

【當作一篇廢文來看】

只是一個我現階段的感受,沒有任何的針對性,也沒有任何的其他有的沒有的聯想,純粹是我自己個人情感的簡短抒發。 這兩三個月,接到很多的邀約,不論是寫稿或是去分享我們自己在部落做事的一些經驗。我其實覺得有點「煩」,我知道我蠻會說話,也蠻會做簡報,也某種程度很會寫文字,那表達本身蘊含一種權力的展現,這無關好壞,只是某個個體,或某個群體在實踐了某些事情,也因為擁有一些能力足以去站在那個位置上去表達,去說話。 但這通常也會帶來我某種程度的壓力,我的個性本質不是一個喜歡站在檯面上,不喜歡在某一種擁有代表性的位置上去說話。一開始的確會很開心,覺得可以分享自己跟一群夥伴在部落的做的許多事情,我的想像這些分享似乎可以鼓勵其他也想要回部落參與的人,那些實踐對我自己的成長意義很大,怎麼在部落生活,怎麼學習我在支亞干接觸到的一切,進而去分享。但這些事情真的能累積在部落嗎?我今天寫了一篇稿,賺了一些稿費,然後實際部落累積了甚麼,也許有,但我無法清楚地說出那是甚麼。 但我省思自己感到煩悶的原因是甚麼,不是我不想做了,我會死在支亞干,也會不斷不斷地做那些我認同的事情,只是寧願去外面講那些,我寧願花更多的心力去做一些基礎的事情,就算只是體力的付出,就算只是陪伴某些人聊天喝酒,都多過於我去思考那些哲學性上、邏輯上該怎麼整理,歸根究柢,我好懶得說話,我總覺得每一個人都能說,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與參與的實踐能夠去分享,只是那個分享的方式不同,只是為什麼我們都要期待"某個很會說話很會分享,所以要讓他來" 好的~~~頭痛欲裂的時候,突然思緒有一點清楚。我們在實踐的過程中滾動,沒有誰對誰錯,我欽佩那些努力生活的人,我想辦法調整自己在這個滾動過程中扮演的腳色。 # 不要打給我問甚麼活動該怎麼辦 # 不要打給我問我要不要去分享

【輪迴】

我其實不用篩小米,但經過五金行就想進去看看買甚麼工具可以篩,陪著Yabung和Wilang一起去脫殼的時候,就想自己也要想要把種子到最後一步。

陽光下曬的東西

Rbagan(夏天)要做什麼?我問payi Yuyuh,他說沒事幹,農人夏天沒事幹啊,去山上會要kradaw(蜜蜂)和Qoyug(蛇),有人會去啦,但我不會去。

生活一些小感動

Emy跟我說她麵包的時候,總覺得說的不只是麵包而是她的生命,乳酪麵包馬上咬入嘴巴,她說要聞香氣,我趕緊先聞一下,其實我對吃不是很講究,但總能明顯的吃出她的手工麵包和外面的麵包差異,一種實在的感覺,麵團沒有濃郁的香精味,餡料好像不用錢一樣的加,更喜歡邊聽她說她分享手做的心得邊啃食手上可口的麵包。 Emy說她現在更強了,不用量杯看數字調比例,用雙手就夠了。 用雙手就夠了,真好。 # 淳手工坊 # 話說有人想團購吐司嗎一條80元 # 支亞干

Yayung Qeyjing 清水溪

12 鄰是支亞干部落的尾端,分別有兩個出入口,一條通往新白楊部落 ( 見晴村 ) ,一條通往林榮里,兩處的風景也截然不同,通往新白楊的盡是山坡地、雜木與山蘇,通往林榮的路則都是平地人整齊列植的樹木。 12 鄰雖然人數不多,但也有很多不同的家族聚居在一起。包含來自加灣附近 Rusaw 部落的卓姓家族,以及來自木瓜溪 -Mkmqi 的溫姓家族,還有內太魯閣的 Btunux 部落的賴姓家族。過去這些家族在遷來支亞干後,都在清水溪流域附近生活,之後在日人的規劃下才搬進現在支亞干大道,所以獵場的範圍也以清水溪為主。

【加灣|累積美好的事情】

一個早上參與加灣部落Payi Bowtung的野菜文化學習課程,覺得很美好,那些在我們身邊常見的東西,總是叫不出名字,部落許多熟悉的秘密,沒有跟著rodan開口問或是跟著動手做就真的很難知道。

養雞

我去Lbak家叫ow....側院傳來aw...ima,走過去payi坐在椅子上專心看小雞在籠子裡啄飼料,裡面一盞昏黃的燈。payi用母語跟我說身體不好了,沒辦法工作,無聊養雞打發時間,我離開看他的機車前座兩捆養雞的草。前幾天tama說他要種,payi Yuyuh說要等9月種,然後我還是不會分辨它跟芒草的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