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話故事的小米】
"從前只需要把一粒小米切成半粒,再放進大鍋裡就會出現滿滿的小米飯,所以每家只種一棵小米,並長出一枝小米穗,就足夠一年的生活糧食。有一次,一個懶惰的人,用手一把抓小米直接放鍋裡煮。結果鍋子膨脹,小米煮成焦黑。鍋裡飛出成群的Purut(麻雀的一種),Purut專門來吃剛撒的種子和即將收割的小米穗。從此之後,我們Truku都必須必須辛苦趕走Purut了"
我們的神話故事很有意思,一開始跟老人家說要種Masu(小米),大部分人第一個反應都是tayal naqi ka purut wa(麻雀真的很壞),會把小米都吃光光。神話告訴我們除了萬惡的Purut之外,我們必須勤奮的照顧masu。
Masu曾經是太魯閣族重要的主食,應運而生的文化也跟隨小米發展,佐山融吉撰寫的《蕃族調查報告書第四冊》中,列出太魯閣族的播栗祭和收割祭都與小米的生長密切相關。
進入現代生活後,必須辛勤照料的小米離我們越來越遠,我的爸媽他們那一代還依稀見過小米,但更多年輕人連小米是什麼都不知道了。
【種子哪裡找?】
回到為什麼我們為什麼想要把小米種回來,是某次大家圍坐在火爐前討論出來的,初始,我們希望透過社區發展協會寫計畫,找尋資源來種小米,但卡在春季即將來臨,申請計畫又延宕了很多行政程序,為了不想錯過小米的種植時間,我們Truku又比較喜歡自己自己,先做再說,於是我們改變策略,就各家自己來吧!!
要種植就必須先找種子,我們都希望能找到Truku部落自己的原生種,但問了許多部落除了悅付南部落(紅葉部落)有,其他找不到了(也有可能其他Truku部落有種,但我們找不到)。
於是,種子的來源除了悅付南,我和葛芸兒 (Ciwas Unang)在同事的引介下去找了卓溪中平部落的小米種,另外也透過東華人創中心團隊引介暨南大學的夥伴,找到南投仁愛鄉眉溪部落的小米種。此外,馮彬彬因為在台東唸書,也帶了一些當地的小米種來。有了小米種之後,就開始分送想要種植的家戶。
【就種嘛!!!!】
一開始我們青年們的設想是,開課程讓老人家教我們怎麼種,但沒有資源就用沒有資源的方式,何況各家條件不一樣,習慣的方式也不同,翻看支亞干目前共10家種植小米的家戶(團隊),有協會經營的老人關懷站、老人家自己、年輕人和自家長輩合作、年輕人自己種,再請教有經驗的老人....各種不同的工班呀XDD
我自己很喜歡關懷站種植小米和紅藜的經驗,志工 吳姵億帶著站上的老人家一起到田裡翻土種植,Aybi希望用友善種植的方式,所以沒有撒除草劑,病蟲害防治也盡量用環保酵素來控制,她開心的說,老人家一起來種菜,長大後一起吃,暨健康又能愛護環境。
種植小米這回事,我們部落每一家的土地狀況、工作時間、種植方式、工班組成也都不同,甚至也有青年說等小米收成後,自家要舉辦收穫祭,這就是部落,多元的呈現美麗顏色,就如同龐大的支亞干部落各家族擁有不同的歷史故事一樣。
我不知道未來Masu會持續怎麼在Ciyakang發展,我只知道,現在,他們正用力的長在我們的土地上。
"從前只需要把一粒小米切成半粒,再放進大鍋裡就會出現
我們的神話故事很有意思,一開始跟老人家說要種Masu
Masu曾經是太魯閣族重要的主食,應運而生的文化也跟
進入現代生活後,必須辛勤照料的小米離我們越來越遠,我
【種子哪裡找?】
回到為什麼我們為什麼想要把小米種回來,是某次大家圍坐
要種植就必須先找種子,我們都希望能找到Truku部落
於是,種子的來源除了悅付南,我和葛芸兒 (Ciwas Unang)在同事的引介下去找了卓溪中平部落的小米種,另外也透過
【就種嘛!!!!】
一開始我們青年們的設想是,開課程讓老人家教我們怎麼種
我自己很喜歡關懷站種植小米和紅藜的經驗,志工 吳姵億帶著站上的老人家一起到田裡翻土種植,Aybi希望用友
種植小米這回事,我們部落每一家的土地狀況、工作時間、
我不知道未來Masu會持續怎麼在Ciyakang發展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