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2015.07.18-快樂的一天當一個禮拜用行程


我喜歡寫流水帳,紀錄一天的細節,除了我有嚴重的短期記憶之外,更是喜歡在寫的過程中回憶當天發生的感覺,所以結果不是寫完的成果,是我邊敲鍵盤邊同時回想心裡砰砰跳的感受。



早上和吳博士、熊哥開車飛奔長濱鄉長光部落,沿路台九線的變化越來越大,記得以前爸媽為了趕去光復上教會,最快20分鐘不到就能抵達,但現在光是從支亞干到鳳林,台九線就不知道碰到幾個紅綠燈...而且都很長..> <。

四線道的台九線究竟是為了誰為了什麼目的,心裡越來越納悶,看著幾個重要路口蓋起大房子,賣起伴手禮。外環道繞過舊台九的小村里,要不是我從支亞干出發一定得經過南平,是不是幾年後連吳博士的測速雷達也不會再說前方有火車站、前方有警察局、前方有學校請小心駕駛...隨著新路的開通,舊路好像只是加速被遺忘。

四線道是為讓歸鄉的人回家的路更順暢,還是讓人更容易離開。

車子從玉長隧道穿過海岸山脈...沿途見識車內另外兩人的東之皇華戰力,我默默拿出筆記本畫正字記號,看他們能火炮多少事物,後來發覺沒有意義,因為根本無法計量XD

到了海邊也沒有很興奮,海對我來說就是個不適合游泳的yayung(溪流),水裡不能睜開眼睛,海浪很有規律地拍打,把你推上岸又拉回去,搞得一身鹹鹹黏黏,一點都不自由...

到了長光,上個廁所,板凳沒有坐多熱就又要往返回支亞干。很開心碰到我包包的原作者,布拿工作坊的姊姊,她設計的雙面用側背包超喜歡,姊姊說布拿是阿美語肚臍的意思,覺得很有趣,改天很想造訪她的工作室。

巴吉路掉在路上,我一腳踩過,抬頭看長光教會旁那顆很大的麵包樹,這裡真的是阿美族的地盤呢。

回到支亞干兩點多一點,Ipiq盤起頭髮介紹地圖,看著大家一起辛苦做的地圖擺在關懷站的中間,下面拚了不知道多少張的桌子,覺得很驚人,原來我們做了這麼多,珍珠板不只用白膠堆疊起來,也是好多人的手作過程中投入彼此的關係在裏頭。

小雪老師說:她一進來看到地圖,就覺得這根本是個藝術品吧!

真的是呢,我們祖先和utux居住的山,海拔一千公尺起跳,山的稜線曲曲折折,想到前輩們遷移的故事,他們從北方的木瓜溪遷來,抵達ulay,然後與tkdaya在krumuhan作戰,成功奪下支亞干後建立自己的家園。這個故事3年前寫論文就知道了,但是今天把自己的手放在地圖上,滑過山頭和溪流講一遍,突然畫面好清晰,好真實

我們都知道支亞干的舊名也叫做langa Qhoni,敞開的樹洞,只知道是從山頂往支亞干溪看,就好像一棵樹慢慢地伸展開來。范若望把手放在地圖上,從支亞干溪的上游順勢滑到下游的溪口,他說山上的溪流細細小小,到了溪口就一片光明,豁然開朗,就好像一個樹洞一樣,這個是老人家命名的智慧。經過他這麼深刻的介紹後身體的感受又更強烈了。

部落的故事,不是只有一起製作地圖的小朋友和年輕人,更重要的是對長輩請教,讓他們透過地圖說出部落的美麗。

文化部的訪視做完了,跟著兩個哥哥開車回去萬榮牽車,沿途經過明新冰果店買檸檬水,以前國中放學,我們最喜歡來這裡點檸檬汁唱卡拉ok,點一杯飲料坐好久也聊很多。但現在得和一群觀光客排隊等,等到我都覺得檸檬汁越來越酸

牽車回來支亞干後,又送三個新白楊女孩回家,正好三個都國三,我問她們想念哪裡,每個都說了自己想要念的學校,總覺得有自己的規劃和想法很好,我國中的時候根本沒有去思考未來是什麼。

回到支亞干,帶著原視的Miming主播一起去Takaday(平台),攝影師大哥架好器材一一拍攝保力達3人組,很喜歡我幫ipiq和lbak拍的照片,我們站在部落的土地,takaday不是只有平林遺址,遺址雖然在台灣的考古學界佔有多大的一席之地,更重要的是這裡也曾是舊部落的場域,是Tputu(天祥)部落遷來時居住的生活空間。

站在自己部落的土地上,對外人述說自己部落的故事,最真切不過。

採訪完又衝衝趕去銅門部落,一個月前在這裡舉辦的部落面對面工作坊到現在皮膚的感動想到還是會起疙瘩,我沒有看過一個truku的部落有這麼多的人參與部落會議,並且積極且熱誠地為了公共議題努力。這次的居民比工作坊時更多了,且有年輕的面孔,也有更年長的耆老。

部落力...每一個人付出集結起來是強大的部落力。

銅門好值得我們去學習,每一個人的發言,每一個人的觀察,都是來自部落的生活經驗,參雜太魯閣語的討論讓人覺得熟悉,回到根的歸宿。

最後送ipiq回去東華,在志學的全家露天雅座點了四線道對面的永和豆漿吃,細細數算我們一周的行程,全部發生在24小時內,身體疲累但是踏實。

著地,腳踩在我們的土地上。

一起一起!!!!!!!!!!!!!!!!!!!!!!!!!!!!!!!!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大腿山

  火車到站, Kimi 抬頭看一下遠方那片裸露白色岩石的山,哇,更白了、更大片了。還是小女孩的她曾用食指對著那片山,在空氣中使勁揮舞,像畫圖一樣,在蓊鬱的綠色底圖紙上,抹上一層層乾淨的白色,巨大的大腿山被塗上厚厚的藥膏。   大腿山,哈哈,她心裡笑了一下,其實沒有人這樣稱呼那座山,只是 payi [1] 曾經告訴她,用那長滿皺紋的手,指著 Kimi 瘦小還沒發育的大腿:   「 Btriq , Btriq ka nii ,大腿,這裡叫做大腿。 」, Payi 再把手指向後方那座山。   「 Btriq , Btriq ka nii uri ,山,這裡也叫山。 」   山有很多名字, dgiyaq , daya , yama …都是山:一整片山、分不出形狀的山、日本人說的山; Btriq 指的是三角形的山,從頂端往下,從高處往低處,山的形狀從尖變鈍,從細變寬,寬得必須用手張開來擁抱的地方,就叫做 Btriq 。   她慢慢走出車站,兀自站在門口發呆,享受風涼涼地吹,她用紅色絲帶把頭髮盤起來,露出漂亮的脖子,風吹在髮絲上一陣癢癢的感覺。哥哥明明說好會來接她,火車只是誤點 7 分鐘,他走了嗎?還是沒來? Kimi 耐不住性子,看著頭頂的大太陽,盤算著走回部落差不多半小時,也還好吧,總比台北木柵市場前那條小巷子,走 5 分鐘都令人覺得難堪,覺得厭惡。   離開部落的時候 15 歲,就在這木造斜屋頂的車站前方, Payi 握著她的手,眼淚在眼眶打轉,一句話都說不出來,好像魚刺卡在喉嚨,如果手上有刀子,她想用力劃開來,把魚刺取出來,讓 payi 把話說清楚講明白。   她逃避 payi 的眼神,遠望那座大腿山,白色的土石流,白色的瀑布,砂石車還在搬石頭嗎?記憶裡龐大的卡車經過家門前,連水溝裡的紅線蟲都會躲起來, Payi 養的黑嘴狗依偎在路邊吠叫,揚起的灰塵像瘟疫一樣壟罩整條筆直道路。       火車站前有一條小小的商業街,步行不到 5 分鐘,無數家山產店:阿美、添丁、青葉、縱谷傳香…餐廳裡的野味來自部落,菜單上標準的國字,山羌是 pala 、山羊是 mirit 、山豬是 bowyak ,山...

嘉惠就是你家

文字: Apyang 訪談人員: Apyang 、 Yaya 訪談時間: 2017.07.14 訪談地點:嘉惠商店 客廳 轉進支亞干第五組的大馬路,住家逐漸稀少,卻有一個大家都很熟悉的雜貨店—「嘉惠商店」。嘉惠的商品琳瑯滿目,有糖果、乾糧、飲料、文具、玩具、雞蛋、調味料、衣服、五金等。除此之外,有時候也會有些農民拿蔬菜水果來寄賣,更便利的是,黑貓宅急便在支亞干設了兩個集貨點,嘉惠就是其中一個,有時候,快遞來送貨,居民不在家,嘉惠也會樂意地讓我們寄放貨物,等回到家再去取貨。

我們部落

查馬克厚實的肩膀抵在我的下巴,我直視著天花板,手指扒著他的背,他的皮膚在一片漆黑中更是黑亮,像房間後面加蓋的鐵皮屋頂上撐起的黑紗網,陽光灑在上面會一閃一閃的很漂亮。他暴筋的手臂突起粗紅的血管,架在床板上,我的大腿緊緊纏繞在他的腰際,牙齒死密的鎖住舌頭。「喔!查馬克,再深一點!」我想要叫喊出來,查馬克不斷推向我,我試著在適當的時間迎回去,不那麼激烈;有那麼幾秒,我以為快要叫喊出來了。天花板的黑亮起來,像爬滿星星的夜空,傳來一陣咳嗽聲,我用手指甲掐進他背上的肉,「查馬克!不行啦!停!停!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