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生活變得複雜又忙碌:協會工作、打書分享和邀稿寫作、公司籌備...每天總覺得腦袋休息的時間過少。
下禮拜預計帶食農體驗,雖然我們可以有一套快速體驗的SOP,跟各地的輕快體驗一樣,遊客只需著手填米、包裝、放進蒸鍋,完全不用弄髒雙手和衣物,其他就靠嘴巴教學,但這實在不是我要的。
趁著今天有時間,跟Ciwas一起上山採竹子,去年我們去Umaw的工寮訪問他,那天下著雨,我們從屋外到室內,訪談紙沾濕雨水。這次上去,圓規颱風的外圍環流剛走,林道來來往往上山務農的長者,卡在挖土機修理崩塌處,機車踩過軟滑的泥石路,輪胎飄移,雙腳支撐,像在騎三輪車。
陡峭的農路處處破碎,原是小溪走的河道,被水泥覆蓋,裝設好的隧道幾乎被撐破,等著下次的大風雨沖刷掉。Ciwas說颱風剛走,Umaw就騎著野狼125上山,坡度近70,他真的很強,他的工寮也很強,颱風過境後,鐵皮依舊堅固,在斷崖旁邊像扎了根。
Umaw的農地竹子沒有很多,加上坡度陡,花了一些時間才找到嫩竹子,我像懸崖上的山羊,找可以吃的嫩葉和樹皮,竹子往陡坡上送,讓Ciwas接住往上拉。
我們在陡坡上處理竹子,太粗太細都不要,只鋸下可用的部分,其餘全部留在原地,Ciwas說,剩下那根約2米的竹子被Umaw當國旗旗竿。我都快忘了那座山林工寮最醒目的就是旗幟。
帶著竹子下山,機車才進公司,阿姨準備打藥,順便整理環境,我默默不講話,期待他趕快走,在太魯閣族的部落裡,長輩只要上手的事,免不了就是叮嚀指導外加自己動手介入,「我們要做竹筒飯」這句話,捱了近半小時才說出口,還好阿姨熱心的疊完rqda就走了。
連幾天下雨,木頭很濕,起火不易,小木材大木材一直加,火勢才算穩定,起火花了一小時,烹煮超過兩小時,認真做起竹筒飯,任何步驟都不容易。
時間到了下午三、四點,腰桿發酸,手指被鋸刀畫出血,心裡卻很愉快,終於自己從頭到尾雙手自己來。
我在竹子裡混了圓糯米、黑米和小米,還有一點點紅藜,是Sayun跟我分享的私房作法,顏色很漂亮,像一座山,色彩斑斕。
竹筒飯不是常吃的食材,遇到特殊的節日眾人才一起製作,但我們現在執行的部落體驗,卻期望變成常態,我心想常態也無妨,只是精神必須保留,共做的辛勞怎麼樣都不該省略,沒有流汗擦汗的部分,餐桌上僅是包了竹膜的糯米飯罷了。
心裡很多畫面,希望可以一步步實踐。
想在記錄一件事情,隔天,我愛的人之一傳訊給我說能給他竹筒飯嗎?正好桌上只剩下一支,他拿去給外婆,希望他吃得喜歡,吃得習慣,畢竟跟過去純白的竹筒飯不一樣,但希望在那個世界,他也能花花綠綠像這次的內餡,漂亮的彩虹橋。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