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那也是一個過程-蓋雞寮











本來想等到真的做到某個成果,再細細回憶辛勤付出的過程,但過程怎麼會從結果往前推,過程在當下,持續進行的時間和空間裡。

習慣紀錄自己的過程,是整理也是一種持續學習。

某天,Tama說想要stabu Rowdu,興奮地拉著我到處去看別人的bii rowdu,我心裡很興奮,養雞是小時候難忘的回憶,以前我們家有寬大的後院,矮矮的雞寮裡面一盞黃色的燈,兩三隻母雞窩在高處孵蛋。我和二哥放學就跑去後院玩,替每一隻ruru取名字,用他們身上的斑點或是花色來判別名字屬於哪一隻。

我印象很深刻,大颱風來後,總有幾隻小鴨死在泥濘中,我們幫他們挖一個洞,蓋一個個數不清的墳墓。我們還有一池水塘,鴨子在上面划水,我們喜歡往水池裡丟石頭。

拆了舊房子的那天,雞寮和水池消失了,我只在梁柱間找到一個機器人,跟很多闖進來的蛇一樣,木頭裡總有空隙可以容身。

美好的回憶沒有實踐的過程始終是美夢,像payi和哥說的:你沒有替masu找地方賣,那都只是種好玩,蓋雞寮和種masu一樣,都不能停在遙想傳統美好的依戀感覺,我們truku是很實用的民族,感動無法當飯吃,任何事都無法塗抹掉現實的考量。

但現實來說,如果沒有跨出那一步,我們會認真往以後的路嗎?

如果沒有種masu,我們還會去煩惱masu要跟誰muyi pila嗎?如果沒有動手拆pawan讓給我的雞寮,我會認真往後去想那些雞要吃什麼嗎?

實踐本身並不存在於當下,而是從過去捲動到現在甚至未來。這個30年的雞寮,pawan帶著我慢慢摸索我不熟悉的領域,用paru和鐵鎚敲開木條和木條的相接,用剪刀把圍起來的黑網剪下,再用砂輪機把好木材上的釘子磨平。

最難忘的是爬到屋頂上拆浪板的視角,砂輪機磨掉鎖釘後,慢慢用baru撬開浪板,眼睛看得到的地面越來越滿,腳安心踩穩的地方只剩橫樑。pawan隔一段時間回來看我拆的速度很快,就稱讚我是莽夫了,我不是因為他說我是莽夫而開心,是我雙腳站在近兩米的高度,把浪板拆下來給他看的那種滿足感。

未來可以幻想,也能用做的,我比較喜歡做。

留言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大腿山

  火車到站, Kimi 抬頭看一下遠方那片裸露白色岩石的山,哇,更白了、更大片了。還是小女孩的她曾用食指對著那片山,在空氣中使勁揮舞,像畫圖一樣,在蓊鬱的綠色底圖紙上,抹上一層層乾淨的白色,巨大的大腿山被塗上厚厚的藥膏。   大腿山,哈哈,她心裡笑了一下,其實沒有人這樣稱呼那座山,只是 payi [1] 曾經告訴她,用那長滿皺紋的手,指著 Kimi 瘦小還沒發育的大腿:   「 Btriq , Btriq ka nii ,大腿,這裡叫做大腿。 」, Payi 再把手指向後方那座山。   「 Btriq , Btriq ka nii uri ,山,這裡也叫山。 」   山有很多名字, dgiyaq , daya , yama …都是山:一整片山、分不出形狀的山、日本人說的山; Btriq 指的是三角形的山,從頂端往下,從高處往低處,山的形狀從尖變鈍,從細變寬,寬得必須用手張開來擁抱的地方,就叫做 Btriq 。   她慢慢走出車站,兀自站在門口發呆,享受風涼涼地吹,她用紅色絲帶把頭髮盤起來,露出漂亮的脖子,風吹在髮絲上一陣癢癢的感覺。哥哥明明說好會來接她,火車只是誤點 7 分鐘,他走了嗎?還是沒來? Kimi 耐不住性子,看著頭頂的大太陽,盤算著走回部落差不多半小時,也還好吧,總比台北木柵市場前那條小巷子,走 5 分鐘都令人覺得難堪,覺得厭惡。   離開部落的時候 15 歲,就在這木造斜屋頂的車站前方, Payi 握著她的手,眼淚在眼眶打轉,一句話都說不出來,好像魚刺卡在喉嚨,如果手上有刀子,她想用力劃開來,把魚刺取出來,讓 payi 把話說清楚講明白。   她逃避 payi 的眼神,遠望那座大腿山,白色的土石流,白色的瀑布,砂石車還在搬石頭嗎?記憶裡龐大的卡車經過家門前,連水溝裡的紅線蟲都會躲起來, Payi 養的黑嘴狗依偎在路邊吠叫,揚起的灰塵像瘟疫一樣壟罩整條筆直道路。       火車站前有一條小小的商業街,步行不到 5 分鐘,無數家山產店:阿美、添丁、青葉、縱谷傳香…餐廳裡的野味來自部落,菜單上標準的國字,山羌是 pala 、山羊是 mirit 、山豬是 bowyak ,山...

有些故事,我們不去找永遠都不會知道│支亞干部落的砍木頭故事

2015年4月,我們幾個支亞干部落的青年與西林社區展發展協會一起製作部落立體地圖,我們都不是常上山的小孩,甚至部落附近的山、水都叫不出名字。看著珍珠板一塊塊疊起來,披上土後,才發現原來部落的範圍這麼大、山這麼壯觀。地圖大致完成後,陸陸續續有好多人來說山上的故事,其中部落兩個耆老說的比較多,指出地名後我們插上旗子,再試圖用google earth整理目前蒐集到的山林故事。 大家一起製作立體地圖(2015.07.08)

嘉惠就是你家

文字: Apyang 訪談人員: Apyang 、 Yaya 訪談時間: 2017.07.14 訪談地點:嘉惠商店 客廳 轉進支亞干第五組的大馬路,住家逐漸稀少,卻有一個大家都很熟悉的雜貨店—「嘉惠商店」。嘉惠的商品琳瑯滿目,有糖果、乾糧、飲料、文具、玩具、雞蛋、調味料、衣服、五金等。除此之外,有時候也會有些農民拿蔬菜水果來寄賣,更便利的是,黑貓宅急便在支亞干設了兩個集貨點,嘉惠就是其中一個,有時候,快遞來送貨,居民不在家,嘉惠也會樂意地讓我們寄放貨物,等回到家再去取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