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殺豬

殺豬是我們truku很重要的活動,結婚要殺豬,落成要殺豬,滿月要殺豬,考上公務員要殺豬,去外島要殺豬,被老人發現同床也要殺豬(無誤)...總之,要問什麼是太魯閣文化,去參加一次殺豬就知道了。




幾天前我弟弟說他朋友家結婚前要殺豬,我先說好要去拍。清晨五點弟弟打給我,前一天晚上他已經在那裡喝到兩點的酒。我爬起來胡亂刷牙,騎出門發現機車沒油,跑到林榮但加油站沒開,我弟弟又催我趕快上來。

他們家殺豬的地方在田裡的工寮,工寮有兩個建築物,一橫一縱,用簡易的木材和鐵皮搭建。建物前留下廣場,鋪上水泥,廣場邊種植幾棵樹,樹下堆放很多木材。兩個建物的交接處形成比較隱蔽的區域,天空被簡易的帆布遮蔽,形成半戶外空間,另外一側,靠裡邊的建物旁用紅白藍相間的帆布延伸出半戶外空間,遮雨棚底下放了鐵爐,火已經在燒,應該平時就是用來煮食的地方。

殺豬的場合已經先搭了簡便的遮雨棚,由細枝的鐵架撐起帆布,正好佔據整個中間廣場。我到的時後,六頭豬在貨車上,兩個baki拿起銳利的長茅,對準豬的心臟用力插下去,豬發出悲鳴,聲音很悽厲,劃破清晨霧茫茫的天空。豬隻很肥胖,堆疊在貨車上,心臟不好瞄準,baki爬到車上翻動豬,有時也用腳踢。每一隻豬左右邊各插出一個窟窿,血液汩汩流出,從貨車上一直蔓延到地上。

一旁婦女們拿起水管沖洗地上的血液,其他人各自忙自己的事情,有一些婦女拿起宴會用的紅色桌子,放置在裡邊建物旁,等著清洗豬的內臟,另外一邊又燒起一大鍋的水,有的在磨自己的開山刀,有的則做在一旁喝酒聊天,觀望宰豬的過程。

血液逐漸從豬的身上留走,豬隻開始呈現昏迷(kelan)狀態,有些已經斷氣,新郎要我去雜貨店買工作手套,掏了四個十元硬幣給我。車子往下面騎,牙齒冷得打顫。雜貨店老闆娘是大陸來的,操著大陸腔問我是要上山工作嗎?我說是去殺豬。

回來時,豬已經從貨車上拿下來,一一橫躺在廣場上,豬的眼睛闔不上來,有一隻還在抖動,我也分不出哪些還活著。baki拿瓦斯接噴火槍,直接噴在豬的皮膚上,毛一根一根燃燒起來,皮膚被火燒過後冒起一圈圈的紋路再消去,另外一些人拿鏟子去毛。

除毛完後,廣場上鋪起藍白相間的帆布,帆布不夠大,靠裡邊的建物旁也鋪起另外一塊。baki們赤腳踩在帆布上,開始切割豬肉,大約兩個人一組宰殺一頭豬。先把豬頭割下來,刀子畫出深深的一圈線,再用雙手用力扭斷豬頭,豬頭放在一旁,由另外一個人處理。

分豬肉必須用塑膠袋(背心袋),主人要我弟弟去買塑膠袋,但大陸妹的雜貨店裡只有4斤的袋子太小,於是我和我弟弟騎去林榮的商店買,買了五斤的袋子後,我機車的油已快到底,6點40分,加油站還是沒開,正想賭一把騎回去,碰巧遇到穿著制服要去加油站上班的小姐,問她幾點開,她說7點,我們就騎回7-11,坐在門口慢慢抽著煙等。

回到殺豬的現場,豬已經肢解的差不多,每一隻豬都已對切的方式切開,豬頭取下來後,用刀子將豬身從中間剖一半,剝開一個大窟窿,拉出內臟,裡面的血水用碗盛起,一同放在一個水桶裡,水桶交給婦女。內臟取出後將豬腳切開並切斷,切完之後,一頭豬分成好幾個部位,相同部位的肉擺在一堆。

豬頭在一旁也用對切的方式切開,對切之後,將連著豬皮的脂肪切開,剩下頭骨,豬腦(duqe)放到一個碗裡,倒上米酒,請在場工作人員喝。盛著內臟和血水的水桶帶到裡邊的半戶外廚房,婦女們也是兩兩一組蹲在地上,將一桶的內臟分開,內臟擺放在宴會紅桌上分,相同部位放在一個水桶或是臉盆,除了肝、心臟這些,大腸和小腸用菜刀從中間切開,再用水清洗,黃色的糞便從腸子中溢出來。

廣場邊起了兩個大鍋,擺放在鐵架上用木材燒,一鍋煮豬腦,一鍋煮豬血,我問煮食的阿姨,裡面是六頭豬的豬腦嗎?她說不是,大概3、4頭吧,豬腦鍋用筍子、高麗菜配料一起混煮,豬血鍋則是混米煮成豬血粥。

這時整個殺豬的空間明顯分成三個區域,廣場中間是男人們分切豬肉,戶外廚房女人們分內臟和煮食,另外裡邊兩個建物中間的區域,主人的親戚擺上椅子和桌子坐著和幾個老人一起喝酒,並處理煮食完的食物,肝、腸子擺在盤子裡,用鐵籠罩著,等著豬肉分完宴請大家。

豬肉分完之後就用塑膠袋分裝,每一個袋子裡都裝入一點各部位的肉,女主人拿著喜宴用的紅色名冊,按照名單分出去,名冊上是各家戶家長名字,名字下註記幾份,女主人要我幫他寫兩個名字,名冊是喜宴用的六頭豬分成130幾份。

分豬肉時已七點接近八點,太陽爬起,陽光透過帆布照射下來,晒得皮膚熱燙起來。相對於前面分切豬肉及煮食豬肉較為歡樂的氣氛,分豬肉多了些緊張的情緒,工寮聚集越來越多人,除了工作人員,也有在一旁等待取豬肉的人,女主人站在廣場中央,比對名冊,將豬肉分出去,拿到豬肉的就在名字下打勾,但名單上有遺漏者會過來要豬肉,於是女主人只好追加。

我學姊跟我說,一開始就分成130幾份,但有些親友會過來說你怎麼忘記我了,只好再追加給他們。結婚前的分豬肉是區分男方女方的,男方分豬肉分給自己的親友,女方也是。分豬肉的對象從新郎的父母兩邊血親延伸,但除了血親,同部落的有些人也會分到豬肉,主要來自於殺豬、分豬這複雜的活動很難由個人家戶獨立完成,於是其他非血親的人,可能因平日生活來往密切,知道要殺豬會過來幫忙,屬於餽贈的一種形式,今天我幫你們家殺,改天你幫我們家殺,今天你分豬肉給我,改天我分豬肉給你。

好不容易豬肉分食完,拿到豬肉的人一一騎車回家,眾人先用水管清洗地上的帆布,將帆布移開後,擺上桌椅,將剛煮食完的東西擺上桌,大家圍著一起吃喝,整個活動就算告一段落了。

放些照片吧~


先用長茅刺穿豬的心臟



豬隻逐漸昏迷、斷氣後台下來,先用水清洗地上的血液

然後用火槍除毛


一人拿火槍,其他人用鏟子將豬毛去掉

另外一邊婦女準備清洗及分內臟

毛去玩後,鋪上帆布準備分豬

割下豬頭

將內臟取出來


婦女清洗、分內臟

豬頭另外由一個人處理

豬肉主要用對切的方式切開

豬腦取出倒入米酒,擺在一旁讓大家自己喝

認真殺豬的baki

將相同部位擺在一起,分成一堆一堆


分完裝在塑膠袋裡 

分裝完,其他居民再等著女主人分豬

女主人用比對名冊分豬,拿到豬的就打勾

一些居民拿到豬肉開心的回家
這鍋煮的是豬腦混筍子和高麗菜


煮豬血粥招待客人

煮食好的內臟百上桌


最後帆布收去,擺上桌椅大家歡樂享用美食





留言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有些故事,我們不去找永遠都不會知道│支亞干部落的砍木頭故事

2015年4月,我們幾個支亞干部落的青年與西林社區展發展協會一起製作部落立體地圖,我們都不是常上山的小孩,甚至部落附近的山、水都叫不出名字。看著珍珠板一塊塊疊起來,披上土後,才發現原來部落的範圍這麼大、山這麼壯觀。地圖大致完成後,陸陸續續有好多人來說山上的故事,其中部落兩個耆老說的比較多,指出地名後我們插上旗子,再試圖用google earth整理目前蒐集到的山林故事。 大家一起製作立體地圖(2015.07.08)

大腿山

  火車到站, Kimi 抬頭看一下遠方那片裸露白色岩石的山,哇,更白了、更大片了。還是小女孩的她曾用食指對著那片山,在空氣中使勁揮舞,像畫圖一樣,在蓊鬱的綠色底圖紙上,抹上一層層乾淨的白色,巨大的大腿山被塗上厚厚的藥膏。   大腿山,哈哈,她心裡笑了一下,其實沒有人這樣稱呼那座山,只是 payi [1] 曾經告訴她,用那長滿皺紋的手,指著 Kimi 瘦小還沒發育的大腿:   「 Btriq , Btriq ka nii ,大腿,這裡叫做大腿。 」, Payi 再把手指向後方那座山。   「 Btriq , Btriq ka nii uri ,山,這裡也叫山。 」   山有很多名字, dgiyaq , daya , yama …都是山:一整片山、分不出形狀的山、日本人說的山; Btriq 指的是三角形的山,從頂端往下,從高處往低處,山的形狀從尖變鈍,從細變寬,寬得必須用手張開來擁抱的地方,就叫做 Btriq 。   她慢慢走出車站,兀自站在門口發呆,享受風涼涼地吹,她用紅色絲帶把頭髮盤起來,露出漂亮的脖子,風吹在髮絲上一陣癢癢的感覺。哥哥明明說好會來接她,火車只是誤點 7 分鐘,他走了嗎?還是沒來? Kimi 耐不住性子,看著頭頂的大太陽,盤算著走回部落差不多半小時,也還好吧,總比台北木柵市場前那條小巷子,走 5 分鐘都令人覺得難堪,覺得厭惡。   離開部落的時候 15 歲,就在這木造斜屋頂的車站前方, Payi 握著她的手,眼淚在眼眶打轉,一句話都說不出來,好像魚刺卡在喉嚨,如果手上有刀子,她想用力劃開來,把魚刺取出來,讓 payi 把話說清楚講明白。   她逃避 payi 的眼神,遠望那座大腿山,白色的土石流,白色的瀑布,砂石車還在搬石頭嗎?記憶裡龐大的卡車經過家門前,連水溝裡的紅線蟲都會躲起來, Payi 養的黑嘴狗依偎在路邊吠叫,揚起的灰塵像瘟疫一樣壟罩整條筆直道路。       火車站前有一條小小的商業街,步行不到 5 分鐘,無數家山產店:阿美、添丁、青葉、縱谷傳香…餐廳裡的野味來自部落,菜單上標準的國字,山羌是 pala 、山羊是 mirit 、山豬是 bowyak ,山...

疫情部落

  咖哩 [1] 再次氾濫,僅屬於這個部落的邊境拘束。 等你飽早餐店的譯名來自Thngi,吃飽的意思,疫情前的日常,走進早餐店,無數的阿姨叔叔你好你好;疫情來臨後,擺一張佔據入口百分之80的餐桌,上面有紙有筆,還有個人資料必填欄位,客人一位都沒有,連帶總是聚在一旁烤火聊天喝小酒的payi、baki [2] 都不在,矮凳甚至省得搬出來布置。等你吃飽無法內用,少了喧囂的咖哩,好像怎麼樣都吃不飽。 「確診人數又增加了,好煩,什麼時候可以結束。」開啟疫情話題準沒錯,老闆姐姐必能回應,我也總有答案可以延續。 「部落是還好啦,最怕是親戚從外縣市回來。」老闆姊姊皺眉。 「啊…對…」此時我只能保持沉默。 我那艷麗的小弟問今天可以去清水溪游泳嗎?我說沒辦法,還有工作要忙,多少部落年輕人從勞動業或服務業被迫停工,閒在家裡找事做,找咖哩。線上電影看了無數遍,歡唱KTV APP排了好幾首,水餃包到第幾百顆,爸媽總有家事找他做,擦窗戶、Key in客戶名單、曬衣服…小弟恐怕要悶壞,如果泡一身山林溪水會多爽快。 「對了,支亞干的防疫破口來了!」小弟的咖哩濃醇香,揶揄自嘲著實辛辣,大弟和弟妹從萬華回來,萬華多麼刺激,萬華簡直武漢還是HIV代名詞。 辦公室裡我跟兩個妹妹談二弟從重災區回來,百貨公司先是輪班,後來乾脆休假扣年假,他倆真沒辦法,待台北要多少新台幣,回鄉避難輕鬆多了,順便幫爸爸裝什麼汽車零件。 我在處理繁瑣的文書業務,要baki們原子筆簽這裡,身分證拿出來拍正反面,核銷令人頭痛,尤其計算收據領據的新台幣面額,Excel表格調整再調整。疫情來臨前,我負責社區發展協會蓋竹子工寮的計畫,趕在部落入口開始架設管制站前,工寮終於搭建好,正跟工班確認所有細節,我家對面的姊姊打電話來。 「你家是不是有人從萬華回來,是你弟弟對嗎?」姊姊平時溫柔婉約,這次咖哩卻添增不少朝天椒,火焰即將燃燒。 「恩,有…」我心虛回應。 「他們有去村辦公室登記了嗎?」再放些馬告增添香氣吧。 「他們在設管制站前就回來了,應該沒去登記(沒有被通知去登記)。」我已經想裝作大弟不是我血濃於水的家人。 「你知道嗎?他們今天一群人還去水溝 [3] 游泳,口罩都沒有戴。」好像我應該把他們關起來,給最基本的水和食物,以免空氣感染成毒氣,蔓延整座支亞干溪流域。 「簽這裡,對,沒錯…,這裡,姊,等一下,有,我還在聽…」我慶幸手邊正好有事...